分类 功夫 下的文章

八卦掌的基本要领

(一)八要:
  1.三形三势:三形即“行走如龙,动转若猴,换势似鹰”。三势即“步如蹚泥,臂如拧绳,转如磨磨”。
  2.三空三合:三空即:“手心涵空,脚心涵空,胸心涵空”。 三合即:“意与气合,气上力合,力与意合”。
  3.三圆三顶:三圆即“脊背要圆,两膀抱圆,虎口张圆。” 三顶即“舌顶腭,头顶天,掌顶前”。
  4.三裹三敏:三裹即“气要裹,肩要裹,两肘要裹”。三敏即“心要敏,眼要敏,掌要敏”。

- 阅读剩余部分 -

一圆化三拳

一圆化三拳,三拳合一圆——略论形意、八卦、太极三拳。形意拳为直进守中,手旋转打立圆;八卦拳为横开守中,步旋转绕平圆;太极拳为原地守中,腰旋转画混圆。形意拳的整体运动形式多为直进直退,直进以纵方向夺他人之正面重心;八卦掌的运动形式多为旁开侧进,侧进以横方向取他人之横向重心;太极拳的运动形式多为半弓半马步,以自身劲力之方向变化改变敌之劲力方向,使敌失重。

- 阅读剩余部分 -

三大内家拳

中国三大内家拳:太极,形意,八卦。形意如山,八卦如风,太极如水。内家拳的运动特点柔和缓慢,要求身体内外协调一致,经常练习可提高身体稳定性。山厚重;风飘忽;水绵柔。山推着走;风卷着走;水漂着走。

- 阅读剩余部分 -

形意技击法

太极求虚实,形意求劲力,八卦求敏捷(身法灵动,有感皆应),但练到后来,什么虚实、劲力、反应都统一在一个练武都的身上,自然而然地三拳合一了。
进身:
硬打硬进无遮拦,练形意的都知道这句话。自己练时,前面无遮无挡的,大可练得气势虎虎,进步如旋风。可是与人动手,还能客观得心应手吗? 举手之前,双方都在警惕,好比军队的攻守,不能硬冲直撞,而是虚虚实实,得着机会才硬打硬进。

- 阅读剩余部分 -

形意拳夹剪劲、趟步、鹰捉 

形意的后脚蹬与夹剪劲
形意拳讲消息全凭后脚蹬,怎么蹬?有点小技巧,这就是夹剪劲。大家可以先做个实验,用百米起跑的姿势,蹲踞式起跑。现在回头看一下后腿,是不是膝向内夹呢?一定是的。后腿与前腿是平行的,膝当然要内夹了。这个姿势向前的蹬力最大,所以现代体育科学用这种姿势做百米起跑的姿势。
形意拳的夹剪劲要求后膝内夹,就是这个道理。这样后腿与前腿主于平行,能发出很大的蹬力来。常见有些人的拳架照片后膝外闪,桩架虽稳固却失了夹剪,动起来就会慢许多,不合拳理本义。当然凡事有一利就有一弊,夹剪了,桩架的左右的横向支撑力就要差一些。所以用夹剪的拳派往往喜欢主动进攻,一动起来,静态的桩架缺点就没了。

- 阅读剩余部分 -

形意拳肩胯劲

肩与胯是两个相互作用的大关节,离开了它们的相互作用,身体的螺旋劲,拧劲,也就无从谈起。从肩胯的功能来讲,可以拧转,可以裹肩裹胯,也可以上下折叠。肩扣了,就能够带动背,胯曲了(尾闾前翻)可以拉起脊椎,两者合起,就形成了一张大弓。所以,胯肩除了形成拧劲以外,更主要的,也是背弓劲力的来源。

- 阅读剩余部分 -

形意拳弸劲

先说型:站无极桩,你必须符合太极拳虚灵顶劲,沉肩坠肘松腰拔背等等的要求。其实,就是一个:把全身的关节放长。甚至于是拉长。关节拉长了,你才能锻炼筋膜。拉长全身的关节靠的是什么?是肌肉的用力与不用力之间。完全的放松是错误的。因为那不可能。如果你完全的放松了,你就瘫倒在地了。即便你已经将某个关节拉长了,还要稍用力,拉得更长。

- 阅读剩余部分 -

形意拳的起落

一、起落原理
简言之,“发人”的诀窍即“起落”二字而己。按照物理定律:物体在向上斜抛时其运行轨迹为一条抛物线,抛物线的形状依抛出的速度和角度不同而各异。在初速度一样的条件下,当抛出的角度为 45度时,抛出距离最远。抛物线可分为上升与下降两段,前段为升,后段为落,相应地在技击上表现为起和落两个动作。

- 阅读剩余部分 -

尚派形意拳半步崩拳

拳打一阴反一阳:
在崩拳中,打出的前拳为阴,收回的后拳为阳,正是按“拳打一阴反一阳”磨练的。阴阳平衡学说是一个重要理论,用在崩拳上就是打出的拳所发出的劲和收回的拳所发出的劲,要阴阳平衡,前手打出的拳劲和后拳收回的劲要相等。形意拳先贤们提出“前手打人后手发劲”。

- 阅读剩余部分 -

形意拳明劲、暗劲、化劲

形意拳的练法分三步,即先练明劲,次练暗劲,再练化劲。
明劲:练时要严格按二十四法的规范,动作要协调,手脚相顾,内外六合,是第一步功夫。
暗劲:是指柔劲而言,柔劲不等于软劲,软是无力,柔是不僵,周身关节放松,阴阳和谐,双手用力均匀,以心、意、气、力合一。劲力停而不断。运动如抽丝,意如丝绵不开,又如双手拉硬弓,用力徐徐拉开一般。一手外翻一手里裹,劲断意不断,意断劲相连。外形无象,内劲缠绵,力发轴心,阴阳循环,左换右,右换左,如波涛骇浪,劲意不断。在表演赛上不被所取,在实战上,效果不凡,这是第二步功夫;由刚劲转向柔劲,由量数充实的基础上,走向质量的提高,从骨的锻炼转向筋与膜的训练。道家谓之洗髓功夫。

- 阅读剩余部分 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