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道与站桩功法
阳不离阴,阴不离阳;孤阴不生,孤阳不长;阴在阳中取,阳在阴中求。这是太极理论的核心,也是中医、太极拳的核心。人体的阳气是在会阴穴,也有人说是长强穴产生的,阴气是在百会穴,也有说是印堂穴产生的。阳气要上升,行走的路线是脊柱,从尾骨一直到头,这就是督脉;阴气要下降,从头经前胸回到小腹,这就是任脉。有意识地运行这样的路线,就是运行小周天。熟练地掌握就叫做打通任督二脉!
任督二脉的分界点就在人中,起点在裆部。所以在运行小周天的时候吸气的时候要提肛,把阳气提起来。阳气到了头顶以后舌尖就要顶一下龈齿之间,把阴气降下来。这就是动作的要领!因为人中是任督二脉的中点,所以叫人中。我们中医的每个穴位的名称都是有来历的,是很讲科学的!
传统理论中有一条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,也就是说解释人体要用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的通用法则。比如说上为阳,所以头为六阳之首!头顶上的一个穴位就叫百会,就是说所有的阳气都汇集于此!下为阴,所以最下面的一个穴位叫会阴!这都是有科学道理的!
至于丹田这个穴位是道家术语,而且我们每个人都有三个丹田。上丹田是印堂穴,中丹田是憻中穴,下丹田是气海穴。其中上丹田属于督脉,中下丹田属于任脉。这是三个穴位都是人体的大穴,非常重要!
与这三个穴位对应的督脉上面的三个穴位,从上到下依次好像是玉枕、灵台和命门,是运行任督二脉的关键!督难任易,运行任督二脉的难度主要是在督脉上,在这三个位置会有阻力,气不容易提起来,所以术语就叫做“过三关”!
小周天非人为强行导引,真气充盈,它的运行是自然而然由督脉上、任脉下的一种运行状态。
小周天功的修炼。取站、坐、卧姿均可,等丹田中五气左、右绕转自如后,用意念导引气头入长强穴,(督脉起始穴,在尾椎末节与肛门之中间),沿督脉流注方向向上顺行。
在打通督脉的修炼过程中,有三处难关,一是尾闾穴(体后正中线上,尾椎骶骨尽头处),二是夹脊穴(体后正中线上,与膻中穴相对处);三是玉枕穴(后脑颅骨与颈椎相接着枕处,又称铁壁)。此三处穴位最难打通。称“后三关”初练之时,气头往往冲不过,须勿急勿躁,可将气头循经返回下丹田再行采气,绕转加速后,复出冲关,如此往复循环。时日一长,功到自然过关,待气头冲过三关后,可止于龈交穴(督脉终止穴,在口内上齿内中缝)循督脉逆行返回下丹田。
待气头在督脉顺、逆通行无阻后,可着手打通任脉,其方法如下:将五气绕转后将气头导引会阴穴(任脉起始穴)沿任脉向上顺行,任脉中也有三关难通。一是关元穴(脐下正中三寸处);二是膻中穴(体前正中线上平支凹肋间隙处,也称中丹田);三是印堂穴(两眉边线的中点上,又叫玄关,天目)。此三关称“前三关,初练时往往不容易冲过,可如通督脉之法,将气头循经返回下丹田,采气绕转加速后,复出冲关。三关过后将气头止于承浆穴(任脉终止穴)。
待气头在任脉之中顺逆运行畅通后,可过桥入督脉或由督脉过桥入任脉均可。所谓“过桥”是指气头从龈交穴经金津、玉液穴(在舌下舌根处)至舌尖,从舌尖过渡入承浆穴。或从承浆穴过渡到舌尖,经金津、玉液穴入龈交穴。待气头过桥顺利后,可顺任脉逆督脉循环三周,再顺督脉逆任脉循环三周为一遍,如此做三遍为小周天。
任督二脉本来就是相通的,可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呢?就是因为我们的身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不敏感了!站桩其实练的就是人身体的敏感性!站桩是在静中求动,在静中体会自己的身体,把本属于我们自己的敏感给练回来!站桩在练武的道路上,是打基础的重要环节!
站桩方法及意义:
1、虚领顶劲:
在行功走架或站行坐卧时,下颏微内收,竖颈顺项,不可低头仰面。头顶百会穴似有一线轻轻上提,谓虚领顶劲(或称顶头悬,悬顶,提顶)。颈不可僵硬,也不可软塌,自然竖直。脊髓、血管、气管等汇集颈部,颈部端正,气血、神意上通下达。颈部端正使顶劲领起,则周身轻灵。正确的方法可使颈椎及颈部肌肉得到较好锻炼,对防治颈椎病有很好的作用。颈直头则正,头正则气血畅通,头脑清醒,对外界遇到的情况变化及各种信息汇集大脑后迅速加工处理,及时准确作出判断,并发出信号,使身体各部协调配合,动作稳健准确。
2、含胸拔背:
心窝微收,胸部内含,能使脊背上拔,使胸椎中正,气贴脊背。不可挺胸或凹胸。含胸拔背,可相对增加胸腔容积,使肺活量增加,使呼吸深缓顺畅。肩部锁骨关节肌肉群放松,两肩略向内扣,有利于做到含胸,使前胸成圆,胸部成蓄势。
3、松胯裹臀:
两侧胯窝放松,臀部肌肉向下松垂,再轻轻向前,向里收敛,使尾骨微向前移,有向上托住丹田之意,使丹田气贯于四梢。臀部垂、敛、提和胸部微内含、脊背上拔合而为用,可以使腰前凸减弱或消失。并使胸横膈向下运动,使腹部获得充实圆满的感觉,有助于气沉丹田。